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黄河清

察罕起元末,举代推鹰扬。天命去胜国,剚刃争战场。 维库库,察罕子复良。下益都,伐洮阳。驱兵出没观以望。 帝三谕,弥陆梁。执囚我行人,怒臂如螳螂。命大将,统武骁。 北征陇右一战捣其巢。捣其巢,万骑突至如风飙。 赖傅颍公却前茅。两军就舍不得交。夜分劫营,足纳一靴身骑骟马逃。 骟马逃,绝大漠。我军四十万,胜负互相角。巨网漏吞舟,竟死蕃部落。 帝称好男子,维库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铙歌: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军歌。
  • 鹰扬:比喻英勇威武。
  • 胜国:指被灭亡的国家。
  • 剚刃:用刀剑刺杀。
  • 库库:人名,察罕的儿子。
  • 益都:地名,今山东省青州市。
  • 洮阳:地名,今甘肃省临潭县。
  • 陆梁:嚣张,跋扈。
  • 行人:使者。
  • 武骁:勇猛的武士。
  • 陇右:地名,今甘肃省一带。
  • 风飙:狂风。
  • 傅颍公:人名,可能是指傅友德。
  • 前茅:先锋。
  • 劫营:偷袭敌营。
  • 骟马:去势的马,即阉割过的马。
  • 大漠:广阔的沙漠。
  • 吞舟:比喻捕获大鱼,此处指逃脱的大敌。
  • 蕃部落:外族的部落。

翻译

胡应麟在明朝时期创作了这首军歌《黄河清》,歌颂了察罕及其子库库的英勇事迹。察罕在元末时期,被举国推崇为英勇的将领。当天命转向新的国家时,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察罕的儿子库库同样出色,他攻下了益都和洮阳,率领军队出征,观察敌情。皇帝三次下令,他依然嚣张。他囚禁了我国的使者,愤怒地像螳螂一样挥臂。皇帝命令大将,带领勇猛的武士北征陇右,一战即捣毁敌人的巢穴。

捣毁巢穴后,万骑如狂风般突至,幸赖傅颍公挡住了先锋。两军对峙,未有交战。夜晚,敌人偷袭营地,库库足穿一靴,骑着骟马逃走。他逃入广阔的沙漠,我军四十万,胜负未分。巨大的网漏掉了能吞舟的大鱼,库库最终死在了外族的部落。皇帝称赞他是好男子,他就是库库。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察罕和库库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军事术语和生动的比喻,如“鹰扬”、“剚刃”、“风飙”等,增强了诗歌的战斗氛围和紧张感。同时,通过对库库逃亡和最终命运的描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末路的悲壮。整首诗歌节奏紧凑,情感激昂,是对英勇将领的赞美,也是对战争历史的深刻反思。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