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贫士效陶渊明二首
田园久芜秽,解组赋归来。
翳翳三径中,稚子紫门开。
匪我与俗违,俗情不我谐。
种苗杂稊稗,种豆生草莱。
生计日已疏,悬罄实可哀。
田父携酒至,慰我且舒怀。
偶兹值未登,方春奚可涯。
感父殷勤意,不觉倒樽罍。
酒中有真乐,陶然百忧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解组:辞去官职。
- 翳翳:阴暗的样子。
- 三径:指小路。
- 稚子:小孩子。
- 紫门:紫色的门,这里可能指简陋的门。
- 匪我与俗违:不是我与世俗相违背。
- 俗情不我谐:世俗的情感与我不同。
- 稊稗(tí bài):杂草。
- 草莱:杂草。
- 悬罄:形容家中空无一物。
- 田父:老农。
- 未登:未成熟。
- 方春:正值春天。
- 奚可涯:哪里有尽头。
- 倒樽罍:倒酒。
- 陶然:快乐的样子。
- 百忧排:排解各种忧愁。
翻译
田园已经荒废很久,我辞去官职归来。在阴暗的小路上,小孩子为我打开了简陋的门。不是我与世俗相违背,而是世俗的情感与我不同。我种下的苗长满了杂草,种的豆也生出了杂草。我的生计日渐疏远,家中空无一物实在可悲。老农带着酒来到我这里,安慰我并且让我舒怀。偶尔遇到未成熟的庄稼,正值春天,哪里有尽头。感激老农的殷勤之意,我不觉倒酒。酒中有真正的乐趣,快乐地排解了各种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辞官归隐的贫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田园久芜秽”一句,既反映了田园的荒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荒凉。通过与世俗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不合的孤独感。后文通过田父的来访和共饮,诗人找到了一丝慰藉和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