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十首

居贫不学俭,居卑不学恭。 末流多忧患,如在枳棘丛。 我生何不辰,少小遘闵凶。 家贫自力作,岁入方下农。 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 沟壑常在念,自比冶家佣。 里中诸故旧,不厌相过从。 朝欢或列鼎,夕宴时鸣钟。 心知非其分,临乐独冲冲。 常恐诸子辈,耳目艳纤醲。 忘其贫且贱,放志以雍容。 勉思庶人职,聊用蔽寒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贫:贫穷;俭:节俭;卑:低贱;恭:谦恭;末流:底层;枳棘:一种荆棘植物;辰:时辰;遘:遭遇;闵凶:遇到不幸;自力作:靠自己努力;冶家佣:冶炼铁器的家庭佣人;鼎:古代的一种器皿;鸣钟:敲钟;纤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翻译

住在贫困中不学会节俭,住在卑微中不学会谦恭。底层的人常常遇到许多忧患,就像身处荆棘丛中一样。我生来为何不是在吉利的时辰,年幼时就遭遇不幸。家境贫困,只能靠自己努力务农谋生。难道没有追求当世功名的志向,像凤凰那样难得一见。常常想起自己沟壑般的命运,自比于冶炼家庭的佣人。在村里与诸多故旧相处,从不厌倦互相往来。早晨欢乐时可能会有盛大的宴会,晚上宴会时会敲响钟声。心里明白自己不该参与其中,但面对快乐却孤独冲冲。常常担心自己的子弟,受到世俗的诱惑。却忘记自己的贫穷和卑微,放任志向高远。努力思考庶民的责任,只能用来掩饰贫寒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处境贫困,却不愿向命运低头,努力奋斗的精神。他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不满,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索。通过对比贫困与富贵、卑微与高贵的对立,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坚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唐时升

唐时升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叔达。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后入都,值塞上用兵,料虚实胜负,无一爽者。家贫好施予,灌园艺蔬,萧然自得,工诗文,与同里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 ► 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