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

茫茫宇宙内,美者长不完。 玄豹裁为裘,紫貂制为冠。 岂以文采姿,助人为容颜。 所以养志者,蓬累甘抱关。 胸中俶傥意,微见于毫端。 赵璧宁肯献,隋珠讵轻弹。 尚父维鹰扬,不如铩羽鸾。 编茅茹木实,聊以御饥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豹:黑色的豹子,这里指豹皮。
  • :皮衣。
  • 紫貂:一种珍贵的动物,这里指貂皮。
  • :帽子。
  • 文采姿:华丽的装饰。
  • 养志:培养志向。
  • 蓬累:指隐居的生活。
  • 抱关:守门,比喻隐居不出。
  • 俶傥:卓越不凡。
  • 毫端:笔尖,比喻细微之处。
  • 赵璧:赵国的宝玉,比喻珍贵之物。
  • 隋珠:隋侯之珠,也是珍贵的宝物。
  • :岂,怎么。
  • 尚父:指周文王的叔父,周公旦的父亲。
  • 鹰扬:比喻英勇。
  • 铩羽鸾:比喻失败或受挫。
  • 编茅:编织茅草。
  • 茹木实:吃树上的果实。
  • :抵御。

翻译

在茫茫的宇宙之中,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用黑豹的皮制成的皮衣,用紫貂的皮制成的帽子,难道是为了用这些华丽的装饰来美化他人吗?其实,这是用来培养志向的,我宁愿过着隐居的生活,守着自己的理想。我胸中有着卓越不凡的意念,这些意念在细微之处也能显现出来。我宁愿不献出赵国的宝玉,也不轻易展示隋侯之珠。即使是周公旦的父亲那样英勇,也不如失败或受挫的鸾鸟。我编织茅草,吃树上的果实,只是为了抵御饥寒。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漠。通过对比华丽的服饰与简朴的生活,作者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玄豹裁为裘”、“赵璧宁肯献”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唐时升

唐时升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叔达。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后入都,值塞上用兵,料虚实胜负,无一爽者。家贫好施予,灌园艺蔬,萧然自得,工诗文,与同里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 ► 1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