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宁廉访以武侯庙八律见贻倚赋排律四首
吞吴情拂郁,灭魏思飞骞。
管乐宁同座,萧曹定隔藩。
南征韬剑戟,北伐誓旌幡。
万事三分策,千秋二表言。
庸禅知尽瘁,桀懿询加餐。
日惨祁山戍,天昏渭水原。
金牛炎社促,铁马夜台喧。
古柏笼祠砌,枯桑抱屋垣。
江空残月堕,峡迥断云翻。
白帝留营阵,伤心乱石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吞吴:指吞并吴国,吴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后被吞并。
飞骞:指骏马。
管乐: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两位汉代名臣。
南征:向南征战。
北伐:向北征战。
庸禅:指庸碌的人。
桀懿:指桀骜和懿德,形容人的品性。
祁山: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渭水:古代水名,今陕西省渭河。
金牛:指太阳。
炎社:指太阳。
夜台:指夜晚的台阶。
古柏:古代的一种树木。
江空:江面空旷。
白帝:地名,位于今重庆市。
翻译
吞并吴国的情怀拂去了郁结,消除了对骏马的向往。
管乐声音在同座中响起,萧何和曹参却隔着藩篱。
南征北伐,誓言战斗。
万事有三分策略,千秋有两种表述。
庸碌之人知道尽心尽力,桀骜和懿德则在思考加餐。
日落在祁山的边际,天色昏暗在渭水原上。
太阳炽热促进着农作物生长,夜晚的台阶上铁马喧嚣。
古柏树环绕着祠堂的砌石,枯桑树拥抱着屋垣。
江面空旷,残月悄然坠落,峡谷中云雾翻腾。
白帝留下了军营的阵地,心伤之际乱石丛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时期的景象,以及人们的心境。通过对南北征战、庸碌之人和桀骜懿德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战争中的表现和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整体氛围庄严肃穆,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