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入州谒宣尼庙二首

厥初水精帝,肇迹维山东。 乡闾表凫绎,胤胄延龟蒙。 胡为姑蔑墟,亦有文宣宫。 时维赵宋末,兵戈竞华戎。 渡南实孔裔,大衍三衢宗。 精灵动世主,锡命传丰隆。 沿流洎明代,奕叶驰皇封。 创祠视曲阜,貤恩逮无穷。 清华世世及,岳降齐申崧。 两宗峙南北,辉赫罗章缝。 至今太末里,恍忽邹尼风。 我来谒遗像,三叹钦遐踪。 皇皇六萟轨,万古侔穹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厥初:其初,最初。
  • 水精帝:指孔子,因其被尊为“至圣先师”,如同水精般纯净智慧。
  • 肇迹:开始,起源。
  • 乡闾:乡里,家乡。
  • 凫绎:山名,此处指孔子的故乡。
  • 胤胄:后代,子孙。
  • 龟蒙:山名,此处亦指孔子的故乡。
  • 姑蔑墟:地名,指姑蔑的废墟。
  • 文宣宫:指孔庙,因孔子被追封为文宣王。
  • 赵宋末:指宋朝末年。
  • 兵戈:战争。
  • 孔裔:孔子的后代。
  • 大衍:广泛流传。
  • 三衢:地名,指三衢山,此处指孔子的后代在三衢地区繁衍。
  • 精灵:指孔子的精神。
  • 世主:当代的君主。
  • 锡命:赐予封号。
  • 丰隆:丰富,隆盛。
  • 沿流:沿袭,传承。
  • 奕叶:世代,连续不断。
  • 皇封:皇帝的封赐。
  • 貤恩:延续的恩宠。
  • 清华:清高显贵。
  • 岳降:山岳下降,比喻显贵的人出现。
  • 申崧:山名,比喻显贵。
  • 两宗:两支宗族。
  • 辉赫:显赫。
  • 章缝:文章和衣缝,比喻文采和礼仪。
  • 太末里:地名,指孔庙所在地。
  • 恍忽:仿佛。
  • 邹尼风:指孔子的风范。
  • 遐踪:远古的踪迹。
  • 六萟轨: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儒家教育的六种基本技能。
  • 穹窿:高大的样子,比喻永恒。

翻译

最初,水精般的帝王孔子,起源于山东。他的故乡以凫绎山和龟蒙山为标志,后代子孙在那里繁衍。为何在姑蔑的废墟中,也有一座文宣王的宫殿?那是宋朝末年,战乱纷争。孔子的后代渡江南下,广泛流传于三衢地区。孔子的精神感动了当代的君主,赐予了丰富的封号。这种传承一直延续到明代,世代受到皇帝的封赐。孔庙的建立模仿了曲阜的样式,恩宠延续无穷。清高显贵的人世代出现,如同山岳下降。两支宗族在南北两地显赫,文采和礼仪辉煌。至今在太末里,仿佛还能感受到孔子的风范。我来拜谒孔子的遗像,深深地钦佩他的远古踪迹。六艺的规范,万古如一,永恒不变。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后代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孔子精神传承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孔子故乡、后代繁衍、孔庙建立等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孔子及其家族的辉煌历史。同时,诗人通过对孔子的精神、六艺规范的赞美,表达了对孔子学说的崇高敬意。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无限敬仰和赞美。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