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甘泉老人入董㠗山

天风下高木,寒日堕苍苍。 对坐青崖底,卸杖白石傍。 瓦瓯出泉味,布袍受松光。 云霞有古好,芝桂永相将。 还携韩终辈,去访蓬山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甘泉老人:指隐居山林的老人,这里可能指一位有道行的隐士。
  • 董㠗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所在地的山。
  • 天风:指自然界的风。
  • 高木:高大的树木。
  • 寒日:寒冷的阳光。
  • 苍苍:形容天空或远山的颜色,深青色。
  • 青崖:青色的山崖。
  • 白石:白色的石头。
  • 瓦瓯:瓦制的酒器。
  • 布袍:用布制成的长袍,常指简朴的服装。
  • 松光:透过松树的光线。
  • 云霞:云和霞,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芝桂:芝草和桂树,常用来象征高洁和长寿。
  • 相将:相伴,一起。
  • 韩终辈:指韩终一类的人,韩终是传说中的仙人。
  • 蓬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指代遥远的理想之地。
  • :山的南面。

翻译

天风吹过高大的树木,寒冷的阳光洒在深青色的天空中。 我们相对坐在青色山崖的底部,卸下拐杖放在白色的石头旁边。 用瓦制的酒器品尝山泉的甘甜,穿着布袍感受透过松树的温暖阳光。 云霞的景色古老而美好,芝草和桂树永远相伴。 我们还要带上像韩终那样的仙人,去探访蓬山的南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甘泉老人一同进入董㠗山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隐逸山林、追求仙境的理想生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天风”、“高木”、“寒日”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同时,通过对“瓦瓯”、“布袍”等简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及“韩终辈”和“蓬山阳”,则寄托了作者对仙境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隐逸诗的特点。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