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节妇

·
闺门节义纲常重,里巷何人咏竹洲。 剔目要看同此烈,握符须信仰前脩。 杼声细雨孤灯夜,虫语空堂万木秋。 我为题诗重起叹,百年风化见皇猷。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闺门:指女子的内室之门,借指女子的家庭生活。
  • 节义:指贞节和道义。
  • 纲常: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即三纲五常。
  • 竹洲:此处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比喻贞节之地。
  • 剔目:指女子为了守节而自毁容貌,以示决心。
  • 握符:指掌握权力或信物,此处可能指节妇坚守的信念。
  •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干,此处可能指前人的榜样。
  • 杼声:织布机的声音,借指节妇的勤劳。
  • 虫语:虫鸣,形容秋夜的寂静。
  • 空堂:空旷的厅堂,形容节妇孤独的生活环境。
  • 风化:指社会风气和道德教化。
  • 皇猷:指帝王的德政和教化。

翻译

女子的贞节和道义是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乡里间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歌颂这种精神呢?她为了守节,不惜自毁容貌,这种烈女的行为值得我们敬仰。她坚守信念,如同掌握着某种权力或信物,必须仰望前人的榜样。在细雨中,孤灯下,她勤劳地织布,夜晚的虫鸣和秋天的万木,都映衬出她空旷厅堂中的孤独。我为此题诗,再次感叹,这种百年的社会风气和道德教化,正是帝王的德政和教化所见。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位节妇的贞节和道义,通过描绘她在孤灯下勤劳织布的场景,以及秋夜的虫鸣和万木,来突出她的孤独和坚守。诗中“剔目要看同此烈”一句,表现了节妇为了守节不惜自毁容貌的决心,体现了她对贞节的极端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节妇坚守信念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和道德教化的关注。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