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
苍姬既讫录,炎刘勃以兴。
诗书煨烬余,礼乐邈难征。
区区叔孙子,莫能致两生。
守文过谦让,俗吏事章程。
贾董失经纪,二戴紊遗经。
遂令千载下,儗述徒纷争。
二仪有定位,八风无奸声。
公旦去已远,万世思典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苍姬(cāng jī):指古代传说中的女神。 炎刘(yán liú):指炎帝和黄帝,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帝王。 煨烬(wēi jìn):烧灼殆尽。 邈(miǎo):遥远。 区区(qū qū):微小。 叔孙(shū sūn):古代贵族的一种称谓。 俗吏(sú lì):指世俗的官吏。 贾董(jiǎ dǒng):指商贾和官僚。 二戴(èr dài):指尧、舜时期的两位帝王。 儗述(nǐ shù):传述。 二仪(èr yí):指阴阳。 八风(bā fēng):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四个中间方向的风。 公旦(gōng dàn):指古代传说中的贤臣。 典刑(diǎn xíng):指法度和刑罚。
翻译
古代女神苍姬的记载已经结束,炎帝和黄帝的兴起。 诗书已经被烧毁殆尽,礼乐的遥远难以再现。 微小的叔孙子们,无法实现两次的生命。 守文过于谦让,世俗的官吏却事事按章程行事。 商贾和官僚们失去了治国之道,尧、舜时期的治世之道混乱不堪。 于是让千年后的人们传述,只引发了纷争。 阴阳有了各自的定位,八风也不再有欺诈之声。 贤臣公旦已经远去,后人却仍然思念着古代的法度和刑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传说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治国之道的怀念和反思。诗中提到的苍姬、炎帝、黄帝等传说人物,以及尧、舜、公旦等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诗人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运用,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