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禹业:指大禹治水的功业,这里泛指大禹的功绩和影响。
- 中尝替:中道衰落。
- 浸微:逐渐衰微。
- 太康:夏朝的第三位君主,因荒废政事而失国。
- 逸豫:安逸享乐。
- 恣禽荒:恣意于田猎,荒废政事。
- 洛表:洛水之滨。
- 民离:民众离散。
- 怨歌勤五子:指太康的五个儿子因国破家亡而作的怨歌。
- 馀伤:留下的伤感。
翻译
大禹的功业曾一度衰落,逐渐微弱到了太康时期。太康忽然违背了祖先的训诫,沉溺于安逸享乐和田猎之中,荒废了政事。他在洛水之滨停留了数月,导致民众离散,国家四分五裂。太康的五个儿子因国破家亡而作的怨歌,至今仍让人感到深深的伤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康失国的描述,警示后人不可荒废政事,贪图安逸。诗中“忽违忘祖训,逸豫恣禽荒”一句,深刻揭示了太康失国的原因,即违背了祖先的教导,沉溺于享乐之中。而“怨歌勤五子,今古有馀伤”则表达了诗人对太康失国后留下的伤感和对后人的警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
孙承恩的其他作品
- 《 拟古二十七首 》 —— [ 明 ] 孙承恩
- 《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九十三 元世祖 》 —— [ 明 ] 孙承恩
- 《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七十三 吕荥阳公 》 —— [ 明 ] 孙承恩
- 《 有感故园和马西玄韵三首 》 —— [ 明 ] 孙承恩
- 《 拟古二十七首 》 —— [ 明 ] 孙承恩
- 《 谒先大夫遗爱祠 》 —— [ 明 ] 孙承恩
- 《 送同年马进之弟省兄归 》 —— [ 明 ] 孙承恩
- 《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咏山居 》 —— [ 明 ] 孙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