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中丞喜致仕报作

· 尹台
曳佩遥辞尺五天,息机且问汉阴田。 洛中旧盛耆英侣,海上元多服食仙。 定拟渊明三益咏,不传平子四愁篇。 此归访学人非少,白发还堪比伏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曳佩:拖着佩带,指离开官场。
  • 尺五天:形容天空高远,这里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 息机:停止劳作,指退休。
  • 汉阴田:汉水南岸的田地,这里泛指田园生活。
  • 洛中:指洛阳,古代文化中心之一。
  • 耆英侣:年老的英才,指有学问的老人。
  • 海上:指远离陆地的海域,这里比喻隐居之地。
  • 服食仙:指修炼成仙的人,比喻隐居的高士。
  • 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和诗人。
  • 三益咏: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三益”,即益友、益诗、益酒。
  • 平子:指张衡,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文学家。
  • 四愁篇:张衡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 伏虔:指隐居的贤人。

翻译

拖着佩带,我远远地离开了那高远的天空,现在我退休了,只想问问汉水南岸的田园生活。洛阳曾是许多老英才聚集的地方,而海上则有许多修炼成仙的隐士。我决定模仿陶渊明,写下关于益友、益诗、益酒的诗篇,而不去传颂张衡那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四愁篇》。这次归来,我拜访了许多学者,虽然白发苍苍,但我的学问和精神仍可与那些隐居的贤人相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尹台退休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赞美。诗中,“曳佩遥辞尺五天”一句,既描绘了诗人离开官场的情景,又暗含了对高远天空的向往。“洛中旧盛耆英侣,海上元多服食仙”则通过对洛阳和海上的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尊重。最后,诗人以陶渊明和张衡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学问和隐居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退休生活的满足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