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节:红色的符节,古代用于表示尊贵或特殊使命。
-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雾或气体弥漫的样子。
- 太清:道教中指天界,也指天空。
- 紫烟:紫色的烟雾,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神秘的景象。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约、模糊、难以捉摸的样子。
- 冠层城:覆盖整个城市,形容景象宏大。
- 鹓行:指皇帝的行列。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常用来比喻仙境。
- 凤幄:华丽的帐幕,常用来指皇帝的帐幕。
- 玉藻:指皇帝的诏书或文辞。
- 律应:指音乐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应。
- 一阳:指冬至,这一天阳气开始复苏。
- 璇象:指天象,星辰的运行。
- 五位: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方位。
- 泰阶平:指天下太平,社会安定。
- 回跸:皇帝返回宫殿。
- 行漏:古代计时器,用来报时。
- 华灯:华丽的灯笼。
- 阙下:宫阙之下,指皇宫前。
翻译
红色的符节弥漫着神秘的气息升向天空,紫色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城市,景象宏大而神秘。皇帝的行列在瑶池般的仙境中静止不动,华丽的帐幕中传来皇帝的诏书声。音乐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应,冬至这一天阳气开始复苏,星辰的运行预示着五行方位的和谐,天下太平,社会安定。皇帝返回宫殿,计时器报时,华丽的灯笼在皇宫前闪耀着光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南郊祭祀的盛大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语言,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庄严与神秘。诗中“绛节氤氲”、“紫烟缥缈”等词句,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鹓行不动”、“凤幄微闻”则巧妙地描绘了皇帝的尊贵与威严。结尾的“百尺华灯阙下明”更是以壮丽的画面,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皇家祭祀的盛况和诗人对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题张学士闲云馆四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寄题新蔡水亭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春日同罗虞臣囧卿李本宁太史朱可大进士游摩诃庵得冬字 》 —— [ 明 ] 于慎行
- 《 送李壒村参军奉太夫人南归广陵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奉寄太宰梦山杨公四首 其三 》 —— [ 明 ] 于慎行
- 《 题文学郑生墨海壶天卷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怀寄王对南相君 》 —— [ 明 ] 于慎行
- 《 轻薄篇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