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首

习习泽中鸟,斑斑五采质。 天寒游石梁,十步不得食。 一朝栖灵囿,羽翰生颜色。 餐君玉山禾,饮君丹霞液。 道旁有寒士,感之长太息。 拂拭岂不怀,人养非所适。 愿因晨风发,振我凌空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习:形容鸟儿飞翔的样子。
  • 泽中鸟:生活在水泽中的鸟。
  • 斑斑:形容色彩斑斓。
  • 五采质:五彩缤纷的羽毛。
  • 石梁:石头堆砌成的桥梁。
  • 栖灵囿:栖息在皇家园林中。
  • 羽翰:羽毛。
  • 玉山禾:比喻珍贵的食物。
  • 丹霞液:比喻美酒。
  • 寒士:贫穷的读书人。
  • 太息:叹息。
  • 拂拭:擦拭,这里指整理羽毛,比喻准备飞翔。
  • 晨风:清晨的风。
  • 振我凌空翼:振翅高飞。

翻译

水泽中的鸟儿飞翔自如,羽毛五彩斑斓。 天寒地冻时,在石桥上,十步之内找不到食物。 一旦栖息在皇家的园林中,羽毛便焕发出光彩。 吃着珍贵的食物,喝着美酒。 路旁的贫穷读书人看到这一切,不禁长叹。 他整理着羽毛,心中并非不想飞翔,但这里不是他适合生活的地方。 他希望清晨的风能吹起,让他振翅高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泽中鸟在自然环境与皇家园林中的不同境遇,以及寒士的感慨,表达了对于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诗中,“习习泽中鸟”与“一朝栖灵囿”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自由却艰苦,后者安逸却受限。寒士的“太息”与“愿因晨风发,振我凌空翼”则深刻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