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十二首
暮秋多悲风,玄霜凝大泽。
驾言出行游,游彼重城北。
道旁何代丘,郁郁松与柏。
上有千里涂,下有万古宅。
不知王与侯,狐兔多遗迹。
人生匪金石,地上长如客。
新故递相寻,神巧不能测。
伤彼道旁子,矫性何迫隘。
宠利既内营,荣名多外饰。
交战汩衷和,鬒发日夜白。
胡不放情志,逍遥以永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霜:浓霜。
- 驾言:驾车出行。
- 重城:指城墙厚重的城市。
- 道旁:路旁。
- 郁郁:茂盛的样子。
- 千里涂:千里之路。
- 万古宅:指古墓,意指长久以来的坟墓。
- 王与侯:指古代的贵族。
- 狐兔:比喻野兽。
- 遗迹:留下的痕迹。
- 人生匪金石:人生不像金石那样坚固。
- 地上长如客:比喻人生短暂,如同地上的过客。
- 新故递相寻:新旧更替,不断循环。
- 神巧不能测:指命运的变化难以预料。
- 矫性:改变本性。
- 迫隘:狭窄,此处指心胸狭窄。
- 宠利:宠爱和利益。
- 内营:内心追求。
- 荣名:荣誉和名声。
- 外饰:外在的装饰。
- 交战汩衷和: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 鬒发:黑发。
- 日夜白:指头发因忧虑而变白。
- 放情志:释放情感和志向。
- 逍遥:自由自在。
- 永夕:长夜,比喻长久。
翻译
暮秋时节,悲风频吹,浓霜凝结在大泽之上。我驾车出行,游历于那城墙厚重的北方。路旁是何朝代的丘陵,松柏郁郁葱葱。上面是通往远方的千里之路,下面是历经万古的坟墓。不知是哪位王侯的墓地,只有狐兔留下的痕迹。人生不像金石那样坚固,我们在这地上如同过客一般短暂。新旧更替,不断循环,命运的变化难以预料。我为那些路旁的人感到悲伤,他们改变本性,心胸狭窄。他们内心追求宠爱和利益,外在追求荣誉和名声。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他们的黑发日夜变白。为何不放开心中的情感和志向,自由自在地度过这漫长的夜晚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人生与金石、地上与过客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诗中通过对古代王侯墓地的描写,暗示了权势和荣耀的虚无。诗人对那些追求宠利和荣名的人表示同情,认为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必要的。最后,诗人提出了释放情感和志向,追求内心自由的主张,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 —— [ 明 ] 于慎行
- 《 寺山秋望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赠于子冲大参请急南旋 》 —— [ 明 ] 于慎行
- 《 夏日过二兄石淙别业同游洪范东流用韵六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送范涵虚太史请假南归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赠长安四李生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