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策府群书代所耽,珠英玉屑卷中探。 曾闻乙夜开芝检,敢望彤庭锡宝函。 子孺休称三箧记,庄生漫向五车谈。 从前亦恐酬清问,浩瀚青藜阁上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策府: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
  • 珠英玉屑:比喻珍贵的书籍或知识。
  • 乙夜:深夜。
  • 芝检:指珍贵的文书或书籍。
  • 彤庭:指皇宫。
  • :赐予。
  • 宝函:珍贵的函套,指珍贵的书籍。
  • 子孺:指儿童或年轻人。
  • 三箧记:指博学多识。
  • 庄生:指庄子,古代著名的哲学家。
  • 五车谈:比喻学识渊博。
  • 酬清问:回答皇帝的询问。
  • 浩瀚:广大无边。
  • 青藜阁:指藏书楼。

翻译

在策府中,历代帝王都沉迷于群书之中,珍贵的书籍和知识就像珠英玉屑一样被探寻。曾听说在深夜开启珍贵的文书,却不敢奢望能在皇宫中得到赐予的宝贵书籍。年轻人不应自夸博学多识,庄子也不过是泛泛而谈学识渊博。从前也许能够回答皇帝的询问,但在浩瀚的藏书楼中,我只能参悟其中的深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谦逊态度。诗中,“策府群书”、“珠英玉屑”等词描绘了知识的珍贵与丰富,而“乙夜开芝检”、“彤庭锡宝函”则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尊重。后半部分通过“子孺休称三箧记”、“庄生漫向五车谈”等句,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谦逊,认为学识应深藏不露,不应自夸。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敬畏与追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