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辱:谦辞,表示承蒙。
- 襄王:指楚襄王,古代楚国的君主。
- 精镠:精美的金子。
- 轻箑:轻便的扇子。
- 陟:登,上升。
- 兰台:古代楚国的宫殿名。
- 巴童:巴地的童子,指楚地的乐师。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
- 纨扇:细绢制成的扇子。
- 烛银:银制的烛台。
- 恩波:恩泽,恩惠。
- 曝腮:晒太阳的鱼,比喻处于困境。
翻译
承蒙襄王殿下赐予精美的金子和轻便的扇子,我恭敬地写下这首五律以表谢意。
襄王喜爱秋天的气息,命令驾车上兰台。偶然听到巴地童子的乐曲,远远地怀念起宋玉的才华。凉风吹动纨扇,明月下银制的烛台亮起。不要说这恩泽浅薄,正是在困境中的穷鱼晒着腮。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世贞为了感谢襄王赐予的礼物而作。诗中通过描绘襄王登兰台、听巴童曲、怀念宋玉等场景,展现了襄王的雅致与对文化的推崇。后两句以凉风、明月为背景,巧妙地将恩赐与穷鱼的比喻结合,表达了即使微小的恩惠也足以温暖困境中的人,体现了作者对襄王恩泽的深切感激。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顾母张孺人六十 》 —— [ 明 ] 王世贞
- 《 冬日集舍侄一敬所作 》 —— [ 明 ] 王世贞
- 《 入秋无事案头偶有纸笔随意辄书如风扫华不伦不理故曰杂题 》 —— [ 明 ] 王世贞
- 《 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 —— [ 明 ] 王世贞
- 《 有怀莫云卿时得所寄辞翰 》 —— [ 明 ] 王世贞
- 《 余自三月朔抵留任于今百三十日矣中间所见所闻有可忧可悯可悲可恨者信笔便成二十绝句至于适意之作十不能一亦见区区一段心绪况味耳 》 —— [ 明 ] 王世贞
- 《 程孟孺谒余武昌以是日至而余以是日发因偕登庐岳各返故里遂成二绝为赠并呈豫章诸王孙 》 —— [ 明 ] 王世贞
- 《 又得洲字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