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三首

· 于谦
天时人事两相关,和气絪缊覆载间。 涌地银堆千尺浪,攒空玉立万重山。 中郎持节吞毡卧,大将平淮奏凯还。 往事悠悠何足论,且祈丰稔解愁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时人事两相关:天时,指自然界的时序和气候;人事,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这里指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 和气絪缊覆载间:和气,和谐的气氛;絪缊,形容云气弥漫;覆载,覆盖承载,指天地。
  • 涌地银堆千尺浪:形容雪堆积如银色的波浪。
  • 攒空玉立万重山:攒,聚集;玉立,形容雪后的山峰如玉石般洁白挺立。
  • 中郎持节吞毡卧:中郎,古代官职名;持节,手持符节,代表皇帝出使;吞毡,指汉代苏武在匈奴被囚时,吞食毡毛以示坚贞不屈。
  • 大将平淮奏凯还:大将,高级将领;平淮,平定淮河流域的叛乱;奏凯,胜利归来。
  • 往事悠悠何足论:悠悠,遥远;何足论,不值得多谈。
  • 且祈丰稔解愁颜:丰稔,丰收;解愁颜,消除忧愁。

翻译

天时与人事息息相关,和谐的气氛弥漫在天地之间。地面上堆积的雪如同涌动的银色波浪,高耸的山峰在雪后像玉石般洁白挺立。想起古代中郎持节出使,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坚贞不屈,大将平定淮河叛乱后凯旋归来。这些往事虽然遥远,但不值得过多谈论,只希望丰收能消除人们的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雪后壮丽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诗中“涌地银堆千尺浪,攒空玉立万重山”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雪景的壮观,而“中郎持节吞毡卧,大将平淮奏凯还”则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结尾的“且祈丰稔解愁颜”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谦

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