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陵:指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
- 松柏气成龙:形容松柏茂盛,气势如龙。
- 极望:远望。
- 苍然:苍茫的样子。
- 汉封:汉代的封地,这里指明朝的疆域。
- 槃木:古代传说中的神木。
- 符拔:古代的一种符咒,用于驱邪或作为信物。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艨艟:古代战船。
- 旌旗:旗帜。
- 千烽偃:烽火台的烽火熄灭,表示和平。
-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或作为礼物的玉器和丝绸。
- 万国从:万国来朝,表示天下归心。
- 七萃:指精锐的军队。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
- 敌骑:敌人的骑兵。
- 居庸: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部,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翻译
明成祖的陵墓长陵,松柏茂盛如龙,远望一片苍茫,覆盖着明朝的疆域。 神木西来带着符咒,日本的东边可见战船。 旗帜在夜晚高高挂起,千座烽火台的烽火熄灭,象征和平。 春天,万国带着玉帛来朝,表示天下归心。 精锐的军队如今不缺,坐镇居庸关,敌人的骑兵无法突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的强盛景象,通过对长陵松柏、神木符拔、扶桑艨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明朝的疆域辽阔和军事强盛。诗中“旌旗夜摄千烽偃,玉帛春看万国从”一句,既表现了明朝的和平繁荣,也体现了其文化影响力。结尾的“七萃貔貅今不乏,坐教敌骑出居庸”则强调了明朝军队的强大和防御的坚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自豪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