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庚戌秋事

长陵松柏气成龙,极望苍然总汉封。 槃木西来是符拔,扶桑东尽见艨艟。 旌旗夜摄千烽偃,玉帛春看万国从。 七萃貔貅今不乏,坐教敌骑出居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陵:指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
  • 松柏气成龙:形容松柏茂盛,气势如龙。
  • 极望:远望。
  • 苍然:苍茫的样子。
  • 汉封:汉代的封地,这里指明朝的疆域。
  • 槃木:古代传说中的神木。
  • 符拔:古代的一种符咒,用于驱邪或作为信物。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艨艟:古代战船。
  • 旌旗:旗帜。
  • 千烽偃:烽火台的烽火熄灭,表示和平。
  •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或作为礼物的玉器和丝绸。
  • 万国从:万国来朝,表示天下归心。
  • 七萃:指精锐的军队。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
  • 敌骑:敌人的骑兵。
  • 居庸: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部,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翻译

明成祖的陵墓长陵,松柏茂盛如龙,远望一片苍茫,覆盖着明朝的疆域。 神木西来带着符咒,日本的东边可见战船。 旗帜在夜晚高高挂起,千座烽火台的烽火熄灭,象征和平。 春天,万国带着玉帛来朝,表示天下归心。 精锐的军队如今不缺,坐镇居庸关,敌人的骑兵无法突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的强盛景象,通过对长陵松柏、神木符拔、扶桑艨艟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明朝的疆域辽阔和军事强盛。诗中“旌旗夜摄千烽偃,玉帛春看万国从”一句,既表现了明朝的和平繁荣,也体现了其文化影响力。结尾的“七萃貔貅今不乏,坐教敌骑出居庸”则强调了明朝军队的强大和防御的坚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自豪和信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