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方:古代指北方边疆地区。
- 绣斧:古代官员的仪仗,这里指代官员。
- 六郡:指边疆的六个郡,具体指哪些郡需要结合历史背景。
- 漠北:指蒙古高原以北的地区。
- 烟尘:比喻战乱。
- 指顾:指点顾盼,形容迅速。
- 征西:指向西征讨。
- 车马:指军队的装备。
- 威名:威望和名声。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常用来形容边塞的哀愁。
- 昆邪塞:古代边塞名,具体位置不详。
- 汉月:指中原的月亮,象征着中原文化。
- 春辉:春天的光辉。
- 策勒营:指军营。
- 辽阳:地名,位于今辽宁省。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事。
- 前箸:比喻策划或计谋。
- 升平:太平盛世。
翻译
去年北方边疆传来战事的消息,官员亲自率领六郡的士兵出征。 蒙古高原以北的战乱迅速平定,西征的军队凭借威名震慑四方。 胡笳在昆邪塞的夜晚静悄悄,中原的月亮照耀着策勒的军营。 辽阳的烽火依然可见,但我将用我的计谋为国家的太平盛世贡献力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边疆的战事与和平景象,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边塞意象,如“朔方”、“漠北”、“胡笳”等,营造出浓厚的边疆氛围。同时,通过对“绣斧亲徵”、“征西车马”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官员的威严和军队的雄壮。最后,诗人以“前箸赞升平”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安宁出谋划策的决心,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题张学士闲云馆四首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送习豫南太史谪居闽中二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冬至院中斋宿酬朱可大文学诗问用韵 》 —— [ 明 ] 于慎行
- 《 送盛凤冈太史册封蜀藩 》 —— [ 明 ] 于慎行
- 《 送郑舒轩先生下第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秋日报朱金庭宫庶 》 —— [ 明 ] 于慎行
- 《 送余太史云衢册封周藩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崔亚沂博士游齐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