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冕

· 于谦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 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梦江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冕:诗人于谦的儿子于冕,小名阿冕。
  • 绿鬖鬖(lǜ sān sān):形容头发柔顺下垂的样子。
  • 灯火:指夜晚的灯光,常用来象征读书或学习的环境。
  • 研经史:研究经典和历史书籍。
  • 庭闱:指家中的庭院,这里代指家庭。
  • 奉旨甘:指孝顺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
  • 衔命:接受命令,这里指于谦因公出差。
  • 巡塞北:巡视边疆的北方地区。
  • 梦江南:梦见家乡江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寄汝:寄给你,指写给儿子的诗。
  • 取自惭:自取其辱,指因不努力而感到羞愧。

翻译

阿冕啊,你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耳边的头发柔顺地垂下,绿油油的。你应该在夜晚的灯光下好好研究经典和历史书籍,勤奋地在家中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我每年都因公务巡视边疆的北方,而每个夜晚都在梦中思念着家乡江南。我写这首诗寄给你,并非没有深意,希望你不要辜负了青春年华,否则将来会自责和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写给儿子于冕的教诲诗。诗中,于谦以父亲的口吻,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他希望儿子能够勤奋学习,孝顺父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因公务繁忙而无法常伴儿子身边的遗憾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的最后,于谦寄语儿子要珍惜青春,努力向上,不要将来后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满了父爱的温暖和教诲的智慧,展现了于谦作为父亲和官员的双重身份下的复杂情感。

于谦

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