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可大南还三首
步出燕东门,海月聿已晓。
班马萧萧鸣,流猋来远道。
江湖深且长,南望令人老。
感彼荆卿徒,烈风世所少。
怀恩不返顾,长虹日中缟。
平原三千士,风期一旦扫。
咄嗟世上儿,论交何草草。
愿持岁寒心,皓首长相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聿(yù):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实义。
- 班马:离群的马。
- 流猋(biāo):疾风,旋风。
-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 长虹:比喻壮志或豪情。
- 日中缟(gǎo):日中时分,缟为白色,比喻正午的阳光。
- 咄嗟(duō jiē):叹息声。
- 岁寒心:比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 皓首:白头,指老年。
翻译
走出燕京的东门,海上的月亮已经隐约可见天色将晓。离群的马儿萧萧鸣叫,疾风从远道吹来。江湖深远而漫长,向南望去让人感到岁月的沧桑。感慨那荆轲徒劳无功,他的烈风之勇世间少有。怀着感恩之心绝不回头,壮志如长虹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平原上的三千壮士,他们的风范一朝之间烟消云散。唉,世上的儿郎们,谈论交情为何如此轻率。愿我们保持坚贞不屈的节操,直到白发苍苍也能长久保持这份情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朱可大南归时的深情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海月、班马、流猋,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凄凉的氛围。诗人借荆轲的典故,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悲叹,同时也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的结尾,诗人以“岁寒心”和“皓首长相保”表达了对坚贞友情的渴望和承诺,体现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坚守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