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可大南还三首
步出燕东门,海月聿已晓。
班马萧萧鸣,流猋来远道。
江湖深且长,南望令人老。
感彼荆卿徒,烈风世所少。
怀恩不返顾,长虹日中缟。
平原三千士,风期一旦扫。
咄嗟世上儿,论交何草草。
愿持岁寒心,皓首长相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聿(yù):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实义。
- 班马:离群的马。
- 流猋(biāo):疾风,旋风。
-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 长虹:比喻壮志或豪情。
- 日中缟(gǎo):日中时分,缟为白色,比喻正午的阳光。
- 咄嗟(duō jiē):叹息声。
- 岁寒心:比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 皓首:白头,指老年。
翻译
走出燕京的东门,海上的月亮已经隐约可见天色将晓。离群的马儿萧萧鸣叫,疾风从远道吹来。江湖深远而漫长,向南望去让人感到岁月的沧桑。感慨那荆轲徒劳无功,他的烈风之勇世间少有。怀着感恩之心绝不回头,壮志如长虹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平原上的三千壮士,他们的风范一朝之间烟消云散。唉,世上的儿郎们,谈论交情为何如此轻率。愿我们保持坚贞不屈的节操,直到白发苍苍也能长久保持这份情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朱可大南归时的深情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海月、班马、流猋,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凄凉的氛围。诗人借荆轲的典故,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悲叹,同时也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的结尾,诗人以“岁寒心”和“皓首长相保”表达了对坚贞友情的渴望和承诺,体现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坚守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天津夜月 》 —— [ 明 ] 于慎行
- 《 四月十一日侯将军兄弟邀从亭山先生游洪范东流二池宿南天观登云翠山绝顶奉和四首洪范池 》 —— [ 明 ] 于慎行
- 《 闻胡竺西山人被絷有怀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新城馆中夜坐 》 —— [ 明 ] 于慎行
- 《 再至长安见无弦上人移住法藏庵因听弹琴赋赠 》 —— [ 明 ] 于慎行
- 《 冯用韫宗伯订约西游登岱过期未至怀望遣闷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题巴西甘大夫年谱小像十首 其三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