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课冬至斋居

缇室灰飞晷欲长,清斋仙馆坐焚香。 雪残楼阁虚琼树,月出簪裾满玉堂。 笔望五云迎舜日,心随一线入尧裳。 明朝负橐趋陪地,只在瑶坛帝座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缇室(tí shì):古代观测天象的场所。
  • (guǐ):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 清斋:清净的斋戒。
  • 琼树:形容树枝被雪覆盖,如同琼玉一般。
  • 簪裾(zān jū):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
  • 玉堂:指宫殿。
  • 笔望:指书写时的期望。
  • 五云:五彩祥云,象征吉祥。
  • 舜日:指舜帝的时代,比喻太平盛世。
  • 尧裳:指尧帝的服饰,比喻高尚的品德。
  • 负橐(tuó):背负书囊,指准备上朝。
  • 瑶坛:指天庭。
  • 帝座:指皇帝的座位。

翻译

在观测天象的缇室中,晷仪上的灰飞预示着白昼将变长,我坐在清净的斋馆中焚香。楼阁间的雪已残,树枝如琼玉般虚幻,月光下,官员们满布玉堂。我书写时怀着对五彩祥云的期望,迎接舜帝时代的太平盛世,心随着一线希望,向往尧帝的高尚品德。明天我将背负书囊,前往陪侍皇帝的地方,就在那瑶坛帝座之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缇室灰飞”和“晷欲长”表达了冬至日影渐长的自然现象,而“清斋仙馆”和“焚香”则展现了诗人清净的修行生活。诗中“琼树”和“玉堂”以华美的意象描绘了雪后的景色和宫廷的庄严。末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体现了其高尚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