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竺西山人游塞上入都坐谈边事

九边行尽到长安,抵掌论兵发指冠。 厌见羌夷秋入塞,愁闻汉将夜登坛。 黄金结客垆头尽,短铗成歌马上弹。 欲笑当年吴市隐,沉沦空作岁星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边:指明朝北方的九个军事重镇,用以防御蒙古等北方民族的侵袭。
  • 长安:古都名,这里指北京,明朝的首都。
  • 抵掌:击掌,表示决心或激动。
  • 论兵:讨论军事。
  • 发指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直立,似乎要冲破帽子。
  • 羌夷: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汉将:汉族的将领。
  • 夜登坛:夜晚登上指挥台,指紧急备战。
  • 黄金结客:用黄金结交朋友,形容慷慨好客。
  • 垆头:酒店。
  • 短铗:短剑。
  • 成歌:即兴创作的歌曲。
  • 马上弹:在马背上弹奏。
  • 吴市隐:指春秋时期吴国的隐士季札,他曾隐居市井。
  • 沉沦:沉没,这里指隐居不仕。
  • 岁星:木星的古称,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翻译

走遍了北方的九个边镇,终于来到了长安,我们击掌讨论军事,愤怒之情使头发几乎要冲破帽子。 厌倦了看到秋天的羌夷入侵边塞,忧愁地听说汉将夜晚紧急登上指挥台。 我们用黄金结交朋友,直到酒店里的钱财耗尽,手持短剑即兴创作歌曲,在马背上弹奏。 想要嘲笑当年的吴市隐士,他们的隐居不仕,不过是像岁星一样被埋没而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士人的豪情壮志。通过“九边行尽”、“抵掌论兵”等词句,展现了作者对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事的热衷。诗中“厌见羌夷秋入塞,愁闻汉将夜登坛”反映了边塞的战事频繁和将士的艰辛。后两句则通过“黄金结客”、“短铗成歌”等生动场景,表现了士人的豪迈与不羁。最后以“吴市隐”和“岁星”作比,讽刺了那些隐居不仕、才华被埋没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见解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