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挽:哀悼死者。
- 少虚:人名,赵少虚,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尊敬的人物。
- 云林客:指隐居山林的人。
- 艺苑豪: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
- 双白鬓:指两人都已年老,鬓发皆白。
- 青袍:古代士人的服饰,这里指士人的身份。
- 道自平生拙:一生追求的道(理想、信仰)显得笨拙或不成功。
- 名堪此日高:名声在这一天显得特别高。
- 所悲逢圣世:悲哀的是生逢盛世。
- 汩没:埋没,不被人所知。
- 掩蓬蒿:被野草覆盖,比喻不被重视或遗忘。
翻译
哀悼啊,赵少虚先生,你已离去,成为那隐居云林的客人; 悲伤啊,文学艺术的巨匠,你的才华令人惋惜。 我们两人,都已白发苍苍,共同经历了无数世事; 身着青袍,代表着我们的士人身份。 我一生追求的道,显得如此笨拙; 而你的名声,在这一天显得格外崇高。 悲哀的是,我们生逢这盛世, 却如同被埋没在蓬蒿之中,无人知晓。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赵少虚先生逝去的深切哀悼和对他在文学艺术领域成就的敬仰。诗中,“双白鬓”和“青袍”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共同经历的岁月和士人的身份。诗人自谦“道自平生拙”,却对赵少虚的“名堪此日高”表示敬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逢盛世却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悲哀,反映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冲突,体现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对时代的不满。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闻子冲被徵寄问兼趣早出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张洪阳学士请告南旋四首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奉寄李北山先生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张静峰年兄赴河南别驾二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
- 《 题巴西甘大夫年谱小像十首 》 —— [ 明 ] 于慎行
- 《 恭闻东宫礼成志喜 》 —— [ 明 ] 于慎行
- 《 朱可大邀同冯太史饮摩诃庵南园步至钓鱼台夜眺还宿法藏精舍次日观慈寿浮图纪游四首南园 》 —— [ 明 ] 于慎行
- 《 山庄即事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