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十首

亦解雕虫世所轻,丈夫肯自壅情灵。 宁从赵晔探诗细,不向王充索论衡。 俗问萧疏难竟绝,清谈历落故无成。 将歌小已吾谁怨,累牍何妨月露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雕虫:指微不足道的技艺,常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或技能。
  • 壅情灵:压抑情感和灵性。
  • 赵晔:东汉文学家,此处指代古典文学。
  • 诗细:指诗歌的细节和深意。
  • 王充:东汉思想家,此处指代哲学或理论。
  • 索论衡:寻求理论的平衡或深究。
  • 俗问:世俗的问题或关注点。
  • 萧疏:稀疏,不密集,此处形容世俗问题的琐碎和无关紧要。
  • 清谈:指高雅的谈话或讨论。
  • 历落:零落,不连贯。
  • 小已:小我,个人的小成就或小事情。
  • 累牍:指连续不断的文字或论述。
  • 月露形:形容文字或论述如月光下的露水,美丽而短暂。

翻译

我明白世人轻视那些微不足道的技艺,但大丈夫怎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和灵性。 我宁愿像赵晔那样深入探究诗歌的细节,也不愿向王充那样寻求理论的平衡。 世俗的问题琐碎难绝,高雅的谈话虽不连贯却无实际成就。 即使是个人的小成就,我也不会怨恨,连续不断的文字又何妨如月光下的露水般美丽而短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轻视技艺的不满,以及对于深入文学艺术追求的坚持。诗中,“雕虫”与“壅情灵”对比,突显了诗人不愿被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真实情感的决心。通过对比“赵晔”与“王充”,诗人表明了自己更倾向于文学艺术的探索而非抽象理论的追求。最后,诗人以“月露形”比喻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即使不被重视,也要坚持创作,追求艺术之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