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试院和马新仲一首是夜无月

· 贝琼
花落铜盘蜡炬残,风帘读卷未能安。 地分瓯越秋多雨,人在蓬莱夜更寒。 敬礼每烦陈俎豆,清谈仍喜接衣冠。 独无仙客知微术,天柱峰头借月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盘: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铜制器皿。
  • 蜡炬:蜡烛。
  • 风帘:挡风的帘子。
  • 读卷:读书。
  • 未能安:不能安心。
  • 地分:指地理位置。
  • 瓯越:古代对浙江一带的称呼。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此处比喻高远的地方。
  • 敬礼:尊敬的礼节。
  • 陈俎豆:摆放祭祀用的器具,表示尊敬。
  • 清谈:高雅的谈话。
  • 接衣冠:指与士大夫交往。
  • 仙客:仙人。
  • 知微术:知晓微妙之术,指仙术。
  • 天柱峰:神话中的山峰,象征高远。
  • 借月看:借月光观赏。

翻译

花落铜盘中,蜡烛已残,风帘下读书却心神不宁。 地处瓯越之地,秋雨连绵,人在高远的蓬莱,夜晚更显寒冷。 尊敬的礼节频繁,摆放祭祀器具,高雅的谈话中与士大夫交往。 唯独没有仙人知晓微妙之术,只能在天柱峰头借月光观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夜的寂静与孤独,通过“花落铜盘”、“蜡炬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地分瓯越”、“人在蓬莱”表达了地理位置的遥远与心境的孤寂。末句“天柱峰头借月看”则寄托了对仙境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