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菱:(chì líng) 红色的菱角。
- 紫芡:(zǐ qiàn) 紫色的芡实,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
- 离披:(lí pī) 分散的样子,这里指果实成熟后散落。
- 艾悬香:(ài xuán xiāng) 指悬挂的艾草散发香气。
- 游龙:(yóu lóng) 指龙舟。
- 撇波:(piē bō) 划破水面。
- 黄头:(huáng tóu) 指船夫,因其头戴黄色帽子而得名。
- 伐鼓:(fá gǔ) 敲鼓。
- 参差:(cēn cī) 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鼓声不规律。
- 澹忘归:(dàn wàng guī) 悠然自得,忘记了归去。
翻译
沙滩上短小的蒲草呈现绿色,红色的菱角和紫色的芡实散落成熟。越地的奴仆有着青色的头发,悬挂的艾草散发着香气,他们踏着节奏在采莲的池塘边上唱歌。
龙舟划破水面,海水飞溅,船夫们敲打着不规律的鼓声,吹奏着参差不齐的乐曲。年轻人们随着节奏摇摆,悠然自得,忘记了归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二月春日里,越地水乡的生动景象。诗中通过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和活泼的人物活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红色的菱角、紫色的芡实与绿色的蒲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越奴的青发与艾草的香气,增添了异域风情。龙舟的划行、鼓声的激荡和年轻人的悠然自得,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和欢乐的春游图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李德
明初广东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荐至京师,授洛阳长史,迁济南、西安二府幕,改广西义宁教谕,在职振兴文教。好为诗,晚年究洛闽之学。后人辑其诗,与黄哲、王佐、赵介为《广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