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中吟

· 贝琼
野中古墓何累累,子孙已绝傍人悲。 送车百两喧鼓吹,却忆出祖东门时。 墓前青青春草没,墓下纵横狐兔穴。 昔年已见野人耕,今年复见邻人发。 千年髑髅出黄土,翁仲无言泣寒雨。 何时故物总成灰,犹有玉钗留半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累累:形容很多的样子。
  • :断绝,这里指子孙后代已经没有了。
  • :古代量词,一辆车称为一两。
  • 喧鼓吹:喧闹的鼓声和吹奏声,形容葬礼的热闹。
  • 出祖:古代出行时祭路神的仪式。
  • 青青:形容草色鲜绿。
  • 狐兔穴:狐狸和兔子的洞穴,形容荒凉。
  • 髑髅:死人的头骨。
  • 翁仲:古代墓前的石人。
  • 无言:默默无语。
  • 寒雨:冷雨。
  • 故物:旧物,这里指墓中的遗物。
  • 玉钗:古代妇女戴在头上的装饰品。
  • 半股:一半,这里指玉钗只剩下一半。

翻译

荒野中的古墓众多,子孙已经断绝,旁人感到悲伤。送葬的车队百辆,鼓声和吹奏声喧闹,让人回想起当年出行的盛况。墓前的青草茂盛,墓下是纵横交错的狐狸和兔子的洞穴。往年已经看到有人在墓地耕作,今年又看到邻居在挖掘。千年的头骨从黄土中露出,墓前的石人默默无语,在冷雨中哭泣。何时这些旧物都会化为灰烬,只有那半截玉钗还留存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荒野古墓的凄凉景象,通过对墓地变迁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送车百两喧鼓吹”与“翁仲无言泣寒雨”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热闹非凡,后者寂静悲凉,突出了墓地的孤寂和历史的沧桑。最后提及“玉钗留半股”,寓意着即使时光无情,仍有些许记忆和遗物留存于世,引人深思。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