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方文敏秋兴五首

· 贝琼
地拱皇陵松柏深,君王法驾几时临。 汉宫甘露曾闻昔,周室丰年岂自今。 太史已删金匮录,词臣应制凤台吟。 忆陪仙仗千官入,春日新莺在柳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环绕。
  • 皇陵:皇帝的陵墓。
  • 法驾:皇帝的车驾。
  • 甘露:甜美的露水,古代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记载史事和编写史书。
  • 金匮:金属制的藏书匣,指珍贵的文献或史书。
  • 词臣:指文学侍从之臣,即专门负责文学创作的官员。
  • 凤台: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比喻文学创作的高雅之地。
  • 仙仗:皇帝的仪仗。
  • 千官:众多的官员。

翻译

这片土地环绕着皇陵,松柏深深,君王的车驾何时会来此临幸?曾经听闻汉宫中有甘露降临,周室的丰年难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太史已经删改了金匮中的史录,词臣们应制在凤台吟咏。回忆起陪伴皇帝仪仗,众多官员进入的场景,春日里新莺在柳荫中鸣叫。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皇陵、甘露、金匮录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皇家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诗中“君王法驾几时临”一句,既表达了对君王临幸的期盼,也暗含了对时局的关切。后两句回忆往昔的盛况,以春日新莺的鸣叫作结,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皇家气象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

贝琼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