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太真墓

双鹅谶妖端,一马前休兆。 中原既板荡,臣主周奔峭。 长蛇恣吞噬,白日掩孤曜。 心违祖逖楫,事踬扶风啸。 康屯见斯人,辱巳存机要。 建侯竟谁功,江介无飞旐。 勋成身乃殂,天逝徒心悼。 侧惟盈缩理,虚咎燃犀照。 遗坟阚清千,古树寒新庙。 来阡莽回郁,弭节纷延眺。 载瞻徐墓迩,益壮风流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èn):预言,预兆。
  • 妖端:不祥的征兆。
  • 周奔峭:形容形势危急,四处奔逃。
  • 长蛇:比喻凶恶的敌人。
  • 吞噬:吞食,比喻侵占或毁灭。
  • 孤曜:孤独的光辉,指孤立无援的状态。
  • 祖逖楫:祖逖,东晋名将,楫指船桨,这里比喻祖逖的志向和行动。
  • 扶风啸:扶风,地名,啸指长啸,这里比喻失意或失败。
  • 康屯:安定屯驻。
  • 机要:重要的关键。
  • 建侯:建立功勋。
  • 飞旐:飘扬的旗帜,比喻功名或荣誉。
  • 盈缩理:盈指满,缩指减,这里指人生的起伏变化。
  • 燃犀照:燃犀,传说中能照见水中怪物的犀牛角,比喻洞察事物真相。
  • 阚清千:阚,姓氏,清千可能指墓地或纪念地。
  • 来阡莽回郁:阡,墓道,莽回郁形容墓地草木茂盛,气氛沉重。
  • 弭节纷延眺:弭节,停下节杖,表示停止行进,延眺指远望。
  • 徐墓迩:徐,姓氏,墓迩指墓地近。

翻译

双鹅预示着不祥的征兆,一马之前是休止的预兆。 中原大地已经动荡不安,臣子与主公四处奔逃,形势危急。 凶恶的敌人肆意吞噬,白日之下孤立无援。 心中违背了祖逖的志向,行动上遭遇了失败。 在安定屯驻中见到这样的人,忍受屈辱以保存关键。 建立功勋最终是谁的功劳,江边没有飘扬的旗帜。 功成之后身死,天命逝去,心中只有悲悼。 侧身思考人生的起伏变化,虚妄地责怪那些洞察真相的人。 留下的坟墓在清千之地,古树在新的庙宇旁寒意逼人。 墓道草木茂盛,气氛沉重,停下脚步,远望四周。 看到徐姓的墓地近在咫尺,更加感慨风流的传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温太真的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双鹅谶妖端”、“长蛇恣吞噬”等,形象地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命运沉浮。通过对温太真墓地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抒发了对人生起伏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感和哲理意味。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