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宝光上人

有客金陵来,武服挂雕弓。 自言良家子,挺身远从戎。 剑得白猿术,书传黄石翁。 身当一校任,气夺万夫雄。 在昔东吴战,曾摧海上艟。 今兹来岭表,所至著奇功。 一旦厌尘嚣,翛然慕远公。 披剃解冠裳,逍遥入慧丰。 焚香还扫石,洗钵浥流潨。 英气今朝敛,槁灰此日同。 形骸终有碍,一静万缘空。 将为方外游,辞我上崆峒。 予为长太息,纷华世所崇。 而君有异尚,物化揽玄风。 海鹤谁能絷,冥鸿岂受笼。 从兹周八径,何地更相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挺身:勇敢地站出来。
  • 白猿术:传说中白猿传授的剑术。
  • 黄石翁:传说中的仙人,曾传授张良兵法。
  • 一校:古代军队编制单位,这里指担任一定的军职。
  • 尘嚣:尘世的纷扰。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慧丰:佛教用语,指智慧丰富。
  • 洗钵:佛教徒清洗饭碗,比喻清修。
  • 流潨:流水声。
  • 槁灰:枯木和灰烬,比喻心境的平静和超脱。
  • 方外:世俗之外,指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 崆峒:山名,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物化:指超脱世俗,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不受拘束的人。
  • 周八径:指四处游历。

翻译

有一位客人从金陵来,身着武服,挂着雕弓。他自称是良家子弟,勇敢地投身军旅,远赴战场。他精通传说中白猿传授的剑术,又得到黄石翁的兵法传承。他身负一校之任,气势足以压倒万人。曾经在东吴的战斗中,他摧毁了海上的战船。如今来到岭南,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惊人的战功。然而,一旦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他便向往远方的隐士生活。他脱下军装,换上僧袍,自在地进入佛教的智慧世界。他焚香扫石,洗钵听流水声,从此英气消散,心境如同枯木和灰烬一般平静。他认为形体终究是一种障碍,只有静心才能使万缘皆空。他决定去方外之地游历,向我告别,前往崆峒山。我为他长叹,因为纷华的世界是人们所崇尚的,而他却有不同的追求,追求精神的升华。海鹤无法被束缚,高飞的鸿雁岂能被笼子困住。从此他将四处游历,我们何地还能再相逢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武艺高强、战功显赫的军人,因厌倦尘世纷扰而选择出家修行的转变过程。诗中通过对主人公武艺、战功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英勇与非凡;而对他出家后焚香、洗钵的描写,则表现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的决心。诗人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尘世与出世两种生活状态下的不同追求,表达了对纷华世界的批判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李学一

李学一,字万卿,号文轩。归善(今广东惠阳)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明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科给事中。历任湖广参议、贵州提学副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四、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李学一诗,以张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轩公集》为底本。 ► 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