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本道赴颍上

· 贝琼
悲歌把酒气仍骄,幕府藏名怕折腰。 万古山川豪侠窟,一时文武圣明朝。 牛羊满野秋俱放,貔虎连营夜不嚣。 马援已衰犹矍铄,少陵多病且逍遥。 当筵落笔乌丝湿,挂剑看书绛烛销。 我愧白头居太学,云林唯待伴渔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
  • 藏名:隐姓埋名。
  • 折腰:弯腰行礼,比喻屈身事人。
  • 貔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 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 乌丝: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
  • 绛烛:红色的蜡烛。

翻译

悲歌中举杯,气势依旧骄横,隐姓埋名于将军府中,不愿屈身事人。 这万古的山川是豪侠的聚集地,而今的文武官员都沐浴在圣明的朝代。 秋日里,牛羊遍布原野,自由放牧,勇猛的将士们连营而守,夜晚却异常宁静。 马援虽已老去,但精神矍铄,杜甫虽多病,却活得逍遥自在。 在宴席上,笔落纸面,墨迹未干,挂剑读书,红烛已燃尽。 我自愧白发苍苍,仍居于太学之中,只盼望能隐居云林,与渔樵为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宴席上的感慨与自省。诗中,“悲歌把酒”与“气仍骄”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不屈。通过“幕府藏名”与“怕折腰”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对权贵的蔑视与对自由的向往。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