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渊明像

· 贝琼
素琴无弦不复鼓,清尊有酒还相持。 者奴迁鼎亦苦早,先生拂衣应已迟。 子房结客报秦日,武侯出师匡汉时。 古人今人本同调,坐对南山惟赋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素琴:指没有装饰的琴。
  • 无弦:没有弦的琴,比喻不问世事。
  • 不复鼓:不再弹奏。
  • 清尊:清酒。
  • 有酒:有酒可饮。
  • 相持:相互扶持,这里指自斟自饮。
  • 者奴:指陶渊明,因他曾任彭泽令,故称。
  • 迁鼎:指离开官职,回归田园。
  • 苦早:过早。
  • 拂衣:指辞官归隐。
  • 应已迟:应该已经晚了。
  • 子房:张良的字,汉初著名谋士。
  • 结客:结交朋友。
  • 报秦:指张良策划刺杀秦始皇。
  • 武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出师:指出兵北伐。
  • 匡汉:指辅佐汉室。
  • 同调:指志趣相投。
  • 坐对:相对而坐。
  • 南山:指隐居的地方。
  • 赋诗:作诗。

翻译

没有装饰的琴不再弹奏,清酒在手,自斟自饮。 那位先生过早地离开了官职,回归田园,而先生您辞官归隐,应该已经晚了。 张良结交朋友,策划刺杀秦始皇的日子,诸葛亮出兵北伐,辅佐汉室的时光。 古人和今人志趣相投,相对而坐,面对南山,只作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陶渊明与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诗中“素琴无弦不复鼓”与“清尊有酒还相持”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超脱世俗,后者则表现了隐逸生活的自得其乐。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古今英雄的共同志向,即不为权力所动,坚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