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春二月十日偕桑子材丁一鹤游殳山

· 贝琼
野旷夫无际,山青雨乍晴。 路从鳌背上,人踏凤毛行。 谡谡松风细,辉辉竹日明。 浩歌犹未已,新曲和流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谡谡(sù sù):形容风声。
  • 浩歌:大声歌唱。

翻译

原野辽阔无边,山色青翠,雨过天晴。 路途仿佛从鳌背上经过,人们踏着凤毛般轻盈的步伐行走。 微风轻拂,松林中传来细细的风声,竹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大声歌唱,歌声未停,新的曲调与流莺的鸣叫和谐相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郊游的景象,通过“野旷”、“山青”、“雨晴”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清新明快的自然风光。诗中“路从鳌背上,人踏凤毛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行走在山间的轻盈与愉悦。后两句“谡谡松风细,辉辉竹日明”细腻地描绘了松风竹影的景致,而“浩歌犹未已,新曲和流莺”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快乐心情,以及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愉悦感受。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