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桃花源
武陵桃花源,邈矣隔人世。
祖龙流毒深,秦人从此逝。
君臣道虽乖,父子伦不废。
桑麻接墟里,林泉任游憩。
奉先洁蘋藻,课子匪文艺。
永结比邻欢,夙驾久已税。
树颠有鸡鸣,花间闻犬吠。
柴门倚山开,衣服随身制。
物外自成村,世人孰能诣。
川平土气和,老稚无札厉。
草木递荣枯,因之验时岁。
禽鸟声相和,猿狖性多慧。
当时商山隐,同此远尘界。
仙源不易寻,白云重遮蔽。
渔郎独何幸,能造尘境外。
再访不可得,徒此感神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邈矣:遥远的样子。
- 祖龙:指秦始皇。
- 流毒:指秦始皇的暴政。
- 秦人:指秦朝的百姓。
- 逝:离开。
- 乖:违背。
- 墟里:村落。
- 游憩:游玩休息。
- 蘋藻:祭祀用的物品。
- 课子:教育子女。
- 匪:不。
- 文艺:文学艺术。
- 夙驾:早先的车驾。
- 税:停歇。
- 柴门:简陋的门。
- 随身制:根据自身需要制作。
- 物外:世俗之外。
- 札厉:疾病。
- 递:依次。
- 验:验证。
- 猿狖:猿猴。
- 商山隐:指商山四皓,古代隐士。
- 仙源:指桃花源。
- 遮蔽:遮挡。
- 渔郎:指发现桃花源的渔夫。
- 神契:神秘的契合。
翻译
武陵的桃花源,遥远得仿佛隔绝了人世。秦始皇的暴政深重,秦朝的百姓因此逃离。尽管君臣之道被违背,但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并未废弃。桑麻遍布村落,林泉任人游玩休息。祭祀时用洁净的蘋藻,教育子女不只注重文学艺术。永远与邻居欢乐相处,早先的车驾早已停歇。树顶有鸡鸣,花间传来犬吠。柴门依山而开,衣服根据自身需要制作。在世俗之外自成一村,世人难以到达。河流平静,土地气候宜人,老人和儿童都无疾病。草木依次荣枯,以此验证时节。禽鸟声音和谐,猿猴性情聪慧。当时的商山隐士,与这里一样远离尘世。仙境般的桃花源不易寻找,白云重重遮挡。渔夫独有何幸,能到达尘世之外。再次访问已不可能,只能在此感受神秘的契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源的遥远与神秘,通过对比秦朝的暴政与桃花源的宁静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桑麻接墟里,林泉任游憩”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展现了桃花源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结尾处对渔夫的描写,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使读者对这一理想之地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