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桃花源

武陵桃花源,邈矣隔人世。 祖龙流毒深,秦人从此逝。 君臣道虽乖,父子伦不废。 桑麻接墟里,林泉任游憩。 奉先洁蘋藻,课子匪文艺。 永结比邻欢,夙驾久已税。 树颠有鸡鸣,花间闻犬吠。 柴门倚山开,衣服随身制。 物外自成村,世人孰能诣。 川平土气和,老稚无札厉。 草木递荣枯,因之验时岁。 禽鸟声相和,猿狖性多慧。 当时商山隐,同此远尘界。 仙源不易寻,白云重遮蔽。 渔郎独何幸,能造尘境外。 再访不可得,徒此感神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邈矣:遥远的样子。
  • 祖龙:指秦始皇。
  • 流毒:指秦始皇的暴政。
  • 秦人:指秦朝的百姓。
  • :离开。
  • :违背。
  • 墟里:村落。
  • 游憩:游玩休息。
  • 蘋藻:祭祀用的物品。
  • 课子:教育子女。
  • :不。
  • 文艺:文学艺术。
  • 夙驾:早先的车驾。
  • :停歇。
  • 柴门:简陋的门。
  • 随身制:根据自身需要制作。
  • 物外:世俗之外。
  • 札厉:疾病。
  • :依次。
  • :验证。
  • 猿狖:猿猴。
  • 商山隐:指商山四皓,古代隐士。
  • 仙源:指桃花源。
  • 遮蔽:遮挡。
  • 渔郎:指发现桃花源的渔夫。
  • 神契:神秘的契合。

翻译

武陵的桃花源,遥远得仿佛隔绝了人世。秦始皇的暴政深重,秦朝的百姓因此逃离。尽管君臣之道被违背,但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并未废弃。桑麻遍布村落,林泉任人游玩休息。祭祀时用洁净的蘋藻,教育子女不只注重文学艺术。永远与邻居欢乐相处,早先的车驾早已停歇。树顶有鸡鸣,花间传来犬吠。柴门依山而开,衣服根据自身需要制作。在世俗之外自成一村,世人难以到达。河流平静,土地气候宜人,老人和儿童都无疾病。草木依次荣枯,以此验证时节。禽鸟声音和谐,猿猴性情聪慧。当时的商山隐士,与这里一样远离尘世。仙境般的桃花源不易寻找,白云重重遮挡。渔夫独有何幸,能到达尘世之外。再次访问已不可能,只能在此感受神秘的契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源的遥远与神秘,通过对比秦朝的暴政与桃花源的宁静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桑麻接墟里,林泉任游憩”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展现了桃花源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结尾处对渔夫的描写,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使读者对这一理想之地充满向往。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