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一
托身在何所,茅屋聊相依。
苔藓积行径,松萝带斜晖。
临流叹鱼跃,冲霄羡鸿飞。
飞跃各有适,吾今岂无归。
柰何拙生理,不免寒与饥。
贫者士之常,此事安足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苔藓: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植物,通常覆盖在岩石或树木上。
- 行径:小路,路径。
- 松萝:一种生长在松树上的地衣,常用来形容山林景色。
- 斜晖:斜射的阳光,指傍晚的阳光。
- 鸿飞:大雁飞翔,常用来比喻远大的志向或高远的境界。
- 生理:生计,生活的手段或方法。
- 柰何:奈何,如何。
翻译
我栖身于何处,只有简陋的茅屋作为依靠。 小路上积满了苔藓,松萝在斜阳下摇曳。 看着流水中的鱼儿跃动,我羡慕天空中鸿雁的自由飞翔。 飞翔与跃动各有其适宜之处,我难道就没有归宿吗? 奈何我的生计如此拙劣,不免遭受寒冷与饥饿。 贫穷是士人的常态,这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茅屋”、“苔藓”、“松萝”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山野景象,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鱼跃”与“鸿飞”,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高远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与自嘲。最后,诗人以“贫者士之常”来自我安慰,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