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和刘柴桑

达人贵安命,何必更踌蹰。 里有仁厚俗,吾今已择居。 顾惟静与寿,筑室倚匡庐。 相邻才数家,亦可成村墟。 屈指更岁历,菑田已堪畬。 汲汲事耕耨,不敢辞劳劬。 生理虽萧条,浊酒安可无。 勿厌往来数,莫使形迹疏。 开樽会文友,古来共相须。 风月足清赏,与君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
  • 安命: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
  • 踌蹰(chóu chú):犹豫不决。
  • 仁厚:仁爱宽厚。
  • 匡庐:指庐山,这里泛指山。
  • 菑田(zī tián):初耕的田地。
  • (yú):耕种过两年的田地。
  • 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 耕耨(gēng nòu):耕田除草,泛指农耕活动。
  • 劳劬(láo qú):劳苦,辛劳。
  • 萧条:形容生活清贫。
  • 形迹:行为举止,这里指交往。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相须:相互需要。

翻译

通达事理的人看重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何必再犹豫不决。这里有仁爱宽厚的风俗,我现在已经选择了居住。考虑到宁静与长寿,我在山边建了房子。邻居只有几家,也足以形成一个小村落。转眼又是一年,初耕的田地已经可以耕种了。急切地从事农耕,不敢推辞辛劳。生活虽然清贫,但浊酒怎能没有。不要厌倦频繁的往来,不要让交往变得疏远。举杯聚会文友,自古以来都是相互需要的。风月足够清赏,与你意下如何?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达人贵安命”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接受态度,认为通达事理的人应该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必过于犹豫。后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农耕劳作的尊重。最后,通过对友情的描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与文友共赏风月的乐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