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和刘柴桑
达人贵安命,何必更踌蹰。
里有仁厚俗,吾今已择居。
顾惟静与寿,筑室倚匡庐。
相邻才数家,亦可成村墟。
屈指更岁历,菑田已堪畬。
汲汲事耕耨,不敢辞劳劬。
生理虽萧条,浊酒安可无。
勿厌往来数,莫使形迹疏。
开樽会文友,古来共相须。
风月足清赏,与君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
- 安命: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
- 踌蹰(chóu chú):犹豫不决。
- 仁厚:仁爱宽厚。
- 匡庐:指庐山,这里泛指山。
- 菑田(zī tián):初耕的田地。
- 畬(yú):耕种过两年的田地。
- 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 耕耨(gēng nòu):耕田除草,泛指农耕活动。
- 劳劬(láo qú):劳苦,辛劳。
- 萧条:形容生活清贫。
- 形迹:行为举止,这里指交往。
-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 相须:相互需要。
翻译
通达事理的人看重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何必再犹豫不决。这里有仁爱宽厚的风俗,我现在已经选择了居住。考虑到宁静与长寿,我在山边建了房子。邻居只有几家,也足以形成一个小村落。转眼又是一年,初耕的田地已经可以耕种了。急切地从事农耕,不敢推辞辛劳。生活虽然清贫,但浊酒怎能没有。不要厌倦频繁的往来,不要让交往变得疏远。举杯聚会文友,自古以来都是相互需要的。风月足够清赏,与你意下如何?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达人贵安命”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接受态度,认为通达事理的人应该安心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必过于犹豫。后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农耕劳作的尊重。最后,通过对友情的描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与文友共赏风月的乐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