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秦灰既云冷,无由见全书。 所以古人行,今人多不如。 予兹辞畎亩,驾言适通衢。 暂使襟宇扩,敢言农事疏。 一览前古迹,使我胸中纾。 高贤将有遇,得以开绪馀。 念昔西河老,幡然谢索居。 楚累良足悲,委身葬江鱼。 古来豪杰士,安可绳墨拘。 君看卧龙人,未必终草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秦灰: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灰烬,象征古代文献的丧失。
  • 畎亩:田间,田地。
  • 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比喻广阔的世界或社会。
  • 襟宇:胸怀,心胸。
  • 绪馀:剩余,指未尽的事业或思想。
  • 西河老:指西河的老人,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
  • 楚累:指楚国的重负或困境。
  • 绳墨:比喻规矩或约束。
  • 卧龙人:指隐居的贤人,这里特指诸葛亮。

翻译

秦朝焚书的灰烬已然冷却,我们无法再见到那些完整的古籍。 古人的行为,今人多有不及。 我辞别了田间的生活,驾车前往广阔的世界。 暂且让我的胸怀得以扩展,我怎敢疏忽农事。 一览前人的古迹,使我胸中的忧愁得以舒缓。 高贤或许将有机遇,得以继续他们未尽的事业。 想起昔日的西河老人,他突然告别了孤独的生活。 楚国的重负实在令人悲哀,他选择投身江中葬身鱼腹。 古往今来的豪杰之士,怎能被常规所拘束。 你看那隐居的卧龙人,也未必会永远困守草庐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献丧失的哀叹,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行为的敬仰以及对现代人行为的失望。诗中,“秦灰既云冷”一句,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知识传承断裂的感慨。作者辞别田园,追求更广阔的世界,体现了他不甘于现状,渴望有所作为的志向。诗的最后,通过对“西河老”和“卧龙人”的提及,强调了豪杰之士不应被常规所限,隐含了对个人命运自主选择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