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台春日古怀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 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 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歌残无限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距离遥远。
  • 草莱:杂草丛生之地,荒芜的地方。
  •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两位唐代伟大诗人。
  • 金元:朝代名,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元是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
  • 隋柳:隋炀帝时沿运河所植柳树,后世因称“隋柳”。
  • 行宫: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这里指过去的行宫。
  • 瓠(hù)子歌:汉武帝所作之歌,这里代指历史往事。

翻译

荒废的园林远远地隐入杂草丛生之地,怀着对百年历史的感慨登上这古老的高台。老天留下了李白和杜甫的不朽诗篇,大地历经了金元时代的无数战乱。流水侵蚀着城池,当年隋朝栽种的柳树早已消失不见,昔日的行宫如今变成了佛寺,汴河两岸的花朵却依旧盛开。头发花白的我在暮色中望着黄鹂吟唱,昔日瓠子歌的余音渐渐消散,心中涌起无限哀伤。

赏析

这首《吹台春日古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怀与沧桑感慨的诗作。开篇“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诗人营造出荒废园林的落寞场景,引出登台怀古之情。颔联“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以对比的手法,将文学经典的长久留存和历史战乱的残酷形成鲜明对照,既赞叹了诗歌艺术的永恒,又感慨历史变迁的残酷。颈联“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进一步借景抒情,隋柳的消失与行宫的转变,展现岁月无情和世事无常。最后“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歌残无限哀”,诗人自身的形象与日暮的黄鹂相映衬,昔日歌声已残,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无奈、哀伤之情溢于言表。全诗描绘了一幅融历史、自然与诗人情感为一体的画卷,展现出时代更迭、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世的悲叹。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