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今上驻跸端州恭纪原作

水上黄龙出负舟,七星环拱待宸游。 短衣各自羞从虏,左袒何人不为刘。 失在东隅何损汉,至于南海实兴周。 东方千骑如云簇,诸将承恩新拜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驻跸 (zhù bì):皇帝出行时停留暂住。
  • 端州:地名,今广东省肇庆市。
  • 黄龙:指皇帝的龙舟。
  • 七星:北斗七星,这里可能指星象或象征皇帝的尊贵。
  • 宸游 (chén yóu):皇帝的巡游。
  • 短衣:指平民或士兵的服装,这里指不愿屈服于外族的人。
  • 从虏:投降或屈服于外族。
  • 左袒 (zuǒ tǎn):偏袒,支持。
  • 东隅 (dōng yú):东方,这里可能指东方的事务或东方的敌人。
  • 南海:指中国的南部海域,这里可能象征国家的边疆或新的开始。
  • 兴周:复兴周朝,这里比喻国家的复兴。
  • 东方千骑:指东方的军队或官员。
  • 如云簇:形容众多,密集如云。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宠。
  • 拜侯:封为侯爵,指受到封赏。

翻译

水面上黄龙般的龙舟负载着皇帝,北斗七星环绕着,似乎在等待皇帝的巡游。穿着短衣的人们各自羞于屈服于外族,而那些偏袒的人又有谁不是为了支持刘氏(汉朝)呢?东方的失利对汉朝有何损害,而到了南海,实则是周朝的复兴。东方的千骑如云般密集,诸位将领因受到皇帝的恩宠而新封为侯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皇帝在端州暂住的盛况,通过“黄龙”、“七星”等意象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与权威。诗中“短衣各自羞从虏”表达了民众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外族的抵抗,而“左袒何人不为刘”则强调了对汉朝的支持。后两句通过对“东隅”与“南海”的对比,以及“兴周”的比喻,表达了国家复兴的希望。最后,“东方千骑如云簇”与“诸将承恩新拜侯”则描绘了皇帝对将领的赏赐与国家的繁荣景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李云龙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 7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