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刑部三首公会亭

飋飋笼清籁,萧萧锁翠阴。 向高思尽节,从直美虚心。 迥砌滋苍藓,幽窗伴素琴。 公馀时引步,一径静中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飋飋(sè sè):形容风声。
  • 清籁(lài):清脆的声响,这里指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
  • 锁翠阴:形容树木茂密,形成一片翠绿的阴影。
  • 尽节:竭尽忠诚。
  • 虚心:心胸开阔,不自满。
  • 迥砌(jiǒng qì):远处的台阶。
  • 苍藓(xiǎn):青苔。
  • 素琴:未加装饰的琴。
  • 公馀:公务之余。
  • 一径:一条小路。

翻译

风声飋飋,清脆的声响笼罩着四周,树木萧萧,形成一片翠绿的阴影。 向着高处思考如何尽忠职守,从直道中体会到内心的开阔与美好。 远处的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幽静的窗边陪伴着未加装饰的琴。 公务之余,时常在这里漫步,一条小路静静地深入其中,显得格外幽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公会亭环境,通过风声、树木、青苔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向高思尽节,从直美虚心”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内心修养的追求。后两句则通过“公馀时引步,一径静中深”展现了作者在公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追求。

王周

五代时魏州人。少勇健。事后唐累历郡守。后晋高祖天福初,以战功历贝州、泾州节度使。问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悦焉。后汉高祖立,移镇武宁。卒官。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