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道中作

· 元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 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 遐想云外寺,峰峦渺相望。 松门接官路,泉脉连僧房。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 谷深烟壒净,山虚钟磬长。 念此清境远,复忧尘事妨。 行行即前路,勿滞分寸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 华实:指植物的花和果实。
  • 遐想:遥远的想象。
  • 松门:指松树掩映的寺门。
  • 泉脉:泉水的分支,比喻泉水如脉络般分布。
  •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亮,形状如半圆。
  • 初夜香:指夜晚初时点燃的香。
  • 烟壒(yān ài):烟雾和尘埃。
  • 钟磬:寺庙中用来报时的钟和磬。
  • 尘事:世俗的事务。
  • 勿滞:不要停留。

翻译

楚地的风俗中,物候来得晚,直到孟冬时节才见霜降。早熟的农作物半开着花,结着果,傍晚的水面带着凉风。我遥想那云外的寺庙,山峰连绵,遥遥相望。松树掩映的寺门连接着通往官道的路,泉水的分支与僧房相连。微露的上弦月挂在天空,初夜时分,香烟袅袅。谷中深邃,烟雾和尘埃都显得干净,山中空旷,钟磬声悠长。想到这清幽的境地如此遥远,又忧虑尘世的琐事会妨碍这份宁静。我继续前行,走向前方的路,不让自己停留,哪怕是一分一秒的光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楚地晚秋的景色和诗人对远方寺庙的遐想。诗中,“孟冬才有霜”点出了楚地物候的晚来,而“早农半华实”则描绘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清幽之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忧虑。诗的结尾“行行即前路,勿滞分寸光”,既是诗人对前行的决心,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的珍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稹诗歌的独特魅力。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