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公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踰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斯乐:这种快乐。
- 踰(yú):超过。
- 兴诮(qiào):受到讥讽。
- 负芒:感到不安,如芒在背。
- 戒轻装:指轻装简行,避免引起注意。
- 策杖:拄着拐杖。
- 赤族:全族被杀。
- 履霜:踩在霜上,比喻开始察觉到危险。
- 知足:满足于现状。
- 不祥:不幸,不吉利。
翻译
我本想追求世俗的快乐,但这种快乐难以长久。 地位高容易招来非议,财富多会带来灾祸。 即使是圣人如周公,忠诚如霍光, 成王也会受到讥讽,宣帝也会感到不安。 范蠡是多么聪明啊,他单舟轻装,避免引起注意。 疏广难道不怀念故乡吗?他拄着拐杖回到了家乡。 虽然朱门大宅足以让人喜悦,但全族被杀也是可悲的。 踩在霜上就知道坚冰将至,知足常乐可以避免不幸。 我现在是一个贫穷的家族子弟,我认为这种见解是正确的。 成功后能够退隐,过去那些人又有谁真正灭亡了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财富的深刻认识。诗中,王绩以周公、霍光等历史上的忠臣为例,说明即使是最伟大的人物也难逃世俗的非议和内心的不安。他赞美范蠡和疏广的智慧和选择,认为他们能够及时退隐,避免了更大的灾祸。诗的最后,王绩以自己的身份和见解,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并暗示真正的成功在于能够功成身退,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