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徵谢病
汉朝征隐士,唐年访逸人。
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
枌榆三晋地,烟火四家邻。
白豕祠乡社,青羊祭宅神。
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
卧病刘公干,躬耕郑子真。
横裁桑节杖,竖剪竹皮巾。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
藉草邀新友,班荆接故人。
市门逢卖药,山圃值肩薪。
相将共无事,何处犯嚣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zhēng):召,征召。
- 逸人:隐士,遁世隐居的人。
- 枌榆(fén yú):泛指故乡。
- 豕(shǐ):猪。
- 祠(cí):祭祀。
- 漘(chún):水边。
- 刘公干:刘桢,建安七子之一,曾患病。这里作者以刘公干自比卧病。
- 郑子真:西汉隐士,躬耕于谷口。这里作者以郑子真自比躬耕。
翻译
汉朝征召那些隐士,到了唐朝也访求那些逸人。 回应说在北山的弯曲之处,又坐在东河的岸边。 故乡在三晋之地,烟火中有四邻相伴。 用白猪祭祀乡社之神,用青羊祭祀宅中神灵。 开垦菜畦侵占了院子角落,一股细流涌上水渠岸边。 如卧病的刘公干,像躬耕的郑子真。 横向裁剪桑枝做节杖,竖向剪下竹皮做头巾。 夜晚琴亭边有鹤警觉啼叫,春天酒瓮边有莺欢快啼鸣。 颜回只以追求道义为乐,原宪怎会因贫困而悲伤? 垫着草邀请新的朋友,铺上荆条接待旧友。 在集市门口遇到卖药的人,在山园里碰到肩扛柴薪的人。 相互相伴都没有什么事情,哪里会去沾染尘世的喧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的生活情景和心境。诗中提到汉朝和唐朝对隐士的征召,而自己则选择了在故乡的宁静之处隐居。诗中描述了祭祀活动、田园生活以及与朋友的交往,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通过提及刘公干和郑子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和坚持。同时,以颜回和原宪为例,强调了对道义和贫困的态度,表现出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