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
维岳降二臣,戴天临万姓。
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
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
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
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
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
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扆(fèng yǐ):指皇帝的御座。
- 龙图:指帝王的图谋或计划。
- 金镜:比喻明晰的治国之道。
- 维岳:指泰山,比喻国家的根基。
- 戴天:头顶天空,比喻君临天下。
- 八校:指八方军队。
- 井邑:指乡村和城市。
- 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
- 比屋:指邻里。
- 颂声:赞美之声。
- 端拱:端坐拱手,形容君主无为而治。
- 弥彰:更加显明。
翻译
皇帝的御座朝向碧蓝的天空,帝王的图谋如金镜般明晰。 泰山之下降生了两位贤臣,他们头顶天空,君临万民。 山川间八方军队遍布,乡村和城市中的三农事务都已完结。 邻里间家家都有可封的功臣,谁家不相互庆祝。 林木稀疏处远村显现,野外空旷,寒山静谧。 帝都的云深不可测,渭水在天边映照。 美好的气象蕴含着风景,赞美的声音溢于歌咏。 君主端坐拱手,无为而治,任用贤能,圣君的圣明更加显明。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对皇帝的颂歌,通过描绘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表达了对圣君的赞美和对国家的美好愿景。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凤扆”、“龙图”、“金镜”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与帝都的繁华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国度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