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

· 皎然
仁圣垂文在,虚空日月悬。 陵迟追哲匠,宗旨发幽诠。 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 春生雪山草,香下棘林天。 顾我从今日,闻经悟宿缘。 凉山万里去,应为教犹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仁圣:指有德行的圣人。
  • 垂文:留下文献或教诲。
  • 虚空:佛教用语,指超越物质世界的空无状态。
  • 日月悬:比喻光明照耀,永恒不变。
  • 陵迟:逐渐衰落。
  • 哲匠:指有智慧和才能的人。
  • 宗旨:主要的目的和意图。
  • 发幽诠:阐发深奥的道理。
  • 法受:接受佛法。
  • 诸侯请:诸侯的邀请。
  • 心教:以心传心,指佛教的传授方式。
  • 四子传:指佛教中的四部经典。
  • 春生:春天生长。
  • 雪山草:指在寒冷的雪山中生长的草,比喻佛法在艰难环境中也能传播。
  • 香下棘林天:棘林中散发出香气,比喻佛法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带来美好。
  • 闻经:听闻佛经。
  • 悟宿缘:领悟前世的因缘。
  • 凉山: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 教犹偏:教导有所偏重。

翻译

有德行的圣人留下了他们的文献和教诲,这些教诲如同悬挂在虚空中的日月,永恒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追随着那些智慧和才能的人,阐发深奥的道理。佛法被接受,并受到诸侯的邀请,通过心传心的方式,四部经典得以传播。春天,雪山上的草开始生长,棘林中散发出香气,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佛法也能带来美好。从今日起,我将听闻佛经,领悟前世的因缘。我将前往遥远的凉山,那里的教导可能有所偏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智慧的追求。诗中,“仁圣垂文”和“虚空日月悬”描绘了佛法的永恒和光明,而“陵迟追哲匠”和“宗旨发幽诠”则体现了诗人对智慧的向往和对深奥道理的探索。通过“法受诸侯请”和“心教四子传”,诗人强调了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方向。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