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

· 皎然
方知正始作,丽掩碧云诗。 文彩盈怀袖,风规发咏思。 遗弓逢大敌,摩垒怯偏师。 频有移书让,多惭系组迟。 浅才迂且拙,虚誉喜还疑。 犹倚披沙鉴,长歌向子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知:才知道。
  • 正始作:指正始文学,魏晋时期的文学流派。
  • 丽掩:美丽掩盖。
  • 碧云诗:美丽的诗句。
  • 文彩:文采,指文章的辞藻。
  • 盈怀袖:充满胸怀和衣袖,形容文采丰富。
  • 风规:风格规范。
  • 咏思:吟咏思考。
  • 遗弓:遗失的弓,比喻失去的机会或才能。
  • 大敌:强大的敌人。
  • 摩垒:摩擦、触碰。
  • 偏师:辅助部队,这里指自己的能力不足。
  • 移书让:转移书信,表示谦让。
  • 系组迟:系上组带(官职的象征)迟缓,指升迁缓慢。
  • 浅才:才学浅薄。
  • 迂且拙:迂腐而且笨拙。
  • 虚誉:虚假的声誉。
  • 喜还疑:既喜欢又怀疑。
  • 披沙鉴:披沙拣金,比喻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精华。
  • 长歌:长篇的诗歌。
  • 子期:人名,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翻译

才知道,正始文学的作品,其美丽掩盖了碧云般的诗句。文采丰富,充满胸怀和衣袖,风格规范激发了吟咏思考。遗失的弓遇到了强大的敌人,摩擦触碰时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频繁地转移书信表示谦让,多次因为升迁缓慢而感到惭愧。才学浅薄,迂腐而且笨拙,虚假的声誉让人既喜欢又怀疑。仍然依靠披沙拣金的能力,长篇诗歌向子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对薛员外谊的回应,诗中表达了对正始文学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才学不足的自谦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遗弓逢大敌”、“披沙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追求,也体现了其谦逊的人格魅力。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