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张弘靖相公

· 王建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传封三世:指家族连续三代被封爵。
  • 河东:地名,今山西省一带。
  • 中条:山名,位于今山西省。
  • 霖雨:连绵的大雨,比喻恩泽。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山龙:古代帝王的象征。
  • 沙痕:沙地上的痕迹。
  • 凤迹:凤凰的足迹,象征吉祥。
  • 卑散:谦称自己地位低微。
  • 霄汉:天空,比喻高远。
  • 若为:如果作为。
  • 门下:指在权贵门下任职。
  • 赐从容:赐予从容不迫的待遇。

翻译

家族连续三代都被封在河东,家中占据着中条山最高峰的位置。 在干旱的年份,上天派遣你来施展如霖雨般的恩泽;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帝王利用你来补足象征皇权的山龙。 草地上开辟的旧路还留有沙痕,阳光照耀的新池边凤凰的足迹依旧清晰。 我自知地位低微,与高远的天空相隔甚远, 如果能在您的门下任职,希望能得到从容不迫的待遇。

赏析

这首诗是王建写给张弘靖的赞美之作。诗中,王建通过对张弘靖家族荣耀和其个人才能的描述,表达了对张弘靖的敬仰之情。诗中“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一句,既赞美了张弘靖在困难时期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其在和平时期的不可或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张弘靖门下得到重用和尊重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建的文学才华和对张弘靖的深厚情感。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