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行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古代著名的墓地。
- 悠悠:形容遥远或长久。
- 冈坂:山坡。
-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 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代指车轮。
- 铭旌:挂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 魂车祖马:指送葬时载有死者魂魄的车马。
- 蒿草:一种野草。
- 盘陀:形容石头不平。
- 羊虎:古代墓前的石雕,用以镇墓。
- 年月:指碑文上的年代。
翻译
北邙山头上很少有空闲的土地,到处都是洛阳人的旧墓。 旧墓的主人们纷纷归葬,堆积的黄金也买不到一块墓地。 天边的葬礼日子紧迫,山坡崎岖,车轮不停转动。 高高地挂起白色的帐幕,围绕着铭旌,夜晚在山下唱着挽歌过夜。 洛阳城北和城东,魂车和祖马常常相遇。 车辙宽阔如同长安的大路,野草比松柏树还要少。 涧底的大石头渐渐稀少,全都立在坟前作为羊虎的雕像。 谁家的石碑文字已经模糊,后人重新刻写上年代。 每天都有车马送葬回来,又建起高大的宅邸和高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洛阳北邙山的墓地景象,通过对比旧墓的密集与新墓的难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墓地的重视和墓地资源的紧张。诗中“堆著黄金无买处”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墓地的珍贵和稀缺。后文通过对送葬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死亡的尊重和对后事的隆重处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是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