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理论:指学问、知识。
- 妙用:指学问的实际应用。
- 澄:清澈,这里指充满。
- 正气:正直的气概。
- 雪月:雪和月,常用来象征清高、纯洁。
- 宏才:卓越的才能。
- 傲世:傲视世俗。
- 寄:寄托。
- 藏名:隐姓埋名。
- 升沈:升降,指命运的起伏。
- 方寸:指心。
- 起风雷:比喻引起大的变动或影响。
翻译
学问与它的巧妙应用,都是从人的内心之外而来的。 山河充满了正直的气概,雪和月助力于卓越的才能。 傲视世俗,寄托在渔船之上,隐姓埋名,归于酒杯之中。 命运的起伏在于内心,只怕一旦触动,便会引起巨大的变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与应用、自然与人才、世俗与隐逸的深刻理解。诗中,“山河澄正气,雪月助宏才”描绘了自然界的壮阔与纯洁,以及它们对人才的滋养。后两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警示人们,内心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外界的巨大影响,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方干
方干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县芦茨乡)。唐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他,待读过方干诗稿后,为其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日。开成年间,常与寓居桐江的喻凫为友,并与同里人李频唱和,诗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流寓会稽鉴湖。咸通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忌贤妒能,不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
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三百七十馀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六卷三百四十八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 342篇诗文